師俗姓文,諱 川賢,字 清選。祖居豫南唐河縣少拜寺鎮。生於晚清光緒二十六年八月十九日。師生逢亂世,未得深研詩禮,自幼隻隨母親茹素念佛。師天生純樸,宿根深厚,孩童時便以孝行聞名於鄉裏。師十二歲喪父,慈母於苦難中將五個兒女拉扯成人。其 民國九年,師二十歲,決意拜別慈母,投在桐柏山太白頂雲臺禪寺 上傳下戒老和尚座下出家,老和尚賜法名曰 海賢。民國十二年,師敬赴湖北榮寶寺受具足戒。
傳戒公本是臨濟宗白雲系的一代大德,然而卻不曾教授賢師參禪打坐,也未教授講經說法,唯傳六字洪名,囑其一直念去。師謹受教,一句佛號,終生系念。
師曾先後在桐柏山桃花洞、雲臺寺、塔院寺常住。開墾過十四片荒山,助人修建過十一所道場。曾與宗門高僧 海墨法師、體光法師於塔院寺結廬共修多年。
文革中,紅衛兵焚毀經書佛像,逼迫僧人還俗。師被迫到山村裏做了生產隊長,但一直為大眾示現著僧寶形像。
文革結束後,來佛寺多位護法居士相約到塔院寺迎請賢師前來主持正法、恢復道場。不肖印誌方得忝列門墻、歸依座下。戊子孟秋,恩師將來佛寺托付於印誌,再三囑咐,寺院須專修凈土,老實念佛。
公元二O一三年元月十七日,古歷壬辰年臘月初六日淩晨,恩師無諸苦痛、安詳示寂。世壽一百一十二歲,僧臘九十二年。其瀟灑自在,令無數見聞者皆嘆羨不已!四眾弟子守靈念佛七日後,遂依佛家傳統葬禮,請恩師法體坐缸入塔。不才曾於恩師法體之前,誠為祭曰:
聖哉賢公,人中豪雄。三界師表,法門象龍。
少懷壯誌,紹隆佛種。拜別慈母,出家為僧。
嚴持凈戒,勤修梵行。九十餘載,善始善終。
律己秋氣,待人春風。以身垂範,普利群萌。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桃李不言,下自蹊成。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來佛古寺,因師而名。
師今歸去,福慧圓通。花開見佛,徹悟無生。
不肖弟子,拜瞻聖容。祈師再來,莫舍頑冥。
今立誓願,我佛證盟。於師教誡,信受奉行。
同心同願,眾誌成城。六和道場,百忍家風。
廣演正法,利樂有情。
癸巳仲春 不肖弟子釋印誌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