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正体

師俗姓文,諱 川賢,字 清選。祖居豫南唐河縣少拜寺鎮。生於晚清光緒二十六年八月十九日。師生逢亂世,未得深研詩禮,自幼隻隨母親茹素念佛。師天生純樸,宿根深厚,孩童時便以孝行聞名於鄉裏。師十二歲喪父,慈母於苦難中將五個兒女拉扯成人。其 民國九年,師二十歲,決意拜別慈母,投在桐柏山太白頂雲臺禪寺 上傳下戒老和尚座下出家,老和尚賜法名曰 海賢。民國十二年,師敬赴湖北榮寶寺受具足戒。

傳戒公本是臨濟宗白雲系的一代大德,然而卻不曾教授賢師參禪打坐,也未教授講經說法,唯傳六字洪名,囑其一直念去。師謹受教,一句佛號,終生系念。

師曾先後在桐柏山桃花洞、雲臺寺、塔院寺常住。開墾過十四片荒山,助人修建過十一所道場。曾與宗門高僧 海墨法師、體光法師於塔院寺結廬共修多年。

文革中,紅衛兵焚毀經書佛像,逼迫僧人還俗。師被迫到山村裏做了生產隊長,但一直為大眾示現著僧寶形像。

文革結束後,來佛寺多位護法居士相約到塔院寺迎請賢師前來主持正法、恢復道場。不肖印誌方得忝列門墻、歸依座下。戊子孟秋,恩師將來佛寺托付於印誌,再三囑咐,寺院須專修凈土,老實念佛。

公元二O一三年元月十七日,古歷壬辰年臘月初六日淩晨,恩師無諸苦痛、安詳示寂。世壽一百一十二歲,僧臘九十二年。其瀟灑自在,令無數見聞者皆嘆羨不已!四眾弟子守靈念佛七日後,遂依佛家傳統葬禮,請恩師法體坐缸入塔。不才曾於恩師法體之前,誠為祭曰:

聖哉賢公,人中豪雄。三界師表,法門象龍。

少懷壯誌,紹隆佛種。拜別慈母,出家為僧。

嚴持凈戒,勤修梵行。九十餘載,善始善終。

律己秋氣,待人春風。以身垂範,普利群萌。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桃李不言,下自蹊成。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來佛古寺,因師而名。

師今歸去,福慧圓通。花開見佛,徹悟無生。

不肖弟子,拜瞻聖容。祈師再來,莫舍頑冥。

今立誓願,我佛證盟。於師教誡,信受奉行。

同心同願,眾誌成城。六和道場,百忍家風。

廣演正法,利樂有情。

癸巳仲春 不肖弟子釋印誌敬立

      經滄桑變遷,幾度江山易主,當年殿宇軒昂,如今盡還太虛。然而,雖是空門零落,幸喜正法猶存!古語有雲:「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就在這座毫不起眼的鄉野荒庵中,就是這泥塑佛像和破舊瓦房,卻成就了震驚寰宇的兩位神僧 一一二歲自在往生的上海下賢老和尚和他的師弟肉身菩薩上海下慶法師。
      海慶法師俗姓李,諱富貴。祖居豫東南泌陽縣。生於晚清宣統元年。因出身寒微,未曾習書學文。然天性仁厚,生來賢孝知禮。十一歲皈依三寶,禮宛東羅漢山清涼寺傳東法師為剃度師,賜名海慶。師四十二歲入來佛古寺常住,專修淨土,老實念佛。一九八九年往白馬寺受具足戒。一九九一年臘月十一日,師談笑示寂,自在生西。世壽八十二歲,僧臘七十一年。
      師坐缸六年九個月後,其戒兄上海下賢老和尚發心為之荼毗入塔。壽缸開啟,眾皆驚嘆!惟見慶師趺坐巍然,面貌如生。乃至所著衣物,亦纖毫無損。四眾知是金剛法體、全身舍利,遂將其供奉寺內,朝暮禮拜。二○○五年,李元添欣聞慶師聖跡,倍生敬仰,乃發心為其貼金供養。
      初閱慶師生平,似覺平淡至極。除卻一聲阿彌陀佛聖號,竟無他物可言!然細加玩味,「一門深入,長時熏修」豈非師暗合道妙處麼?心下會悟,始信大道至簡,生佛不二,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如是而已。茲有淨業學人為師讚曰:

一句彌陀法中王,七十年來心中藏。
不參禪理不研教,不解經咒又何妨。
信深願切直念去,自然花開極樂邦。
留此金剛不壞體,證轉法輪度迷茫。
細觀佛首低垂處,恰似六祖駕慈航。
今虔祈禱蓮臺下,求師引我出夢鄉。

 世上有一種情感不能忘,那就是母愛;有一種事情不能等,那就是孝!賢師的二哥和弟弟相繼去世後,賢師就把母親接到桐柏山上孝養。一九五七年冬,母親突然提出要回老家居住,賢師苦苦相勸終難挽留,隻好順從母親返鄉,暫且住在生產隊菜地裡的兩間茅屋裡。晚上,老母親吃頓自己親手包的餃子,捎信要她的女兒、姪女都回來,第二天中午僅喝點女兒拿回來的罐頭汁,自己又到廁所方便後,坐在椅子上,說了聲「我走啦」,隻見她頭一歪老母親就真的走啦!她八十六歲自在而逝。也是因為當時條件極其困難,賢師為母親念佛三日後,隻能用一口薄闆棺材將母親簡單埋葬了。這讓賢師常掛在心,深感對不起母親的無邊深恩。八年後,賢師發心為母親遷墳樹碑,豈料掘開墓穴,竟然空無一物,僅有幾顆釘棺材用的大釘而已。

三世諸佛,淨業正因。蓮池大師曰:「父母離塵垢,子道方成就。」至於賢師之母是否乃菩薩應化,如達摩掛履般遊戲神通,我輩凡夫自是不敢妄斷,然而賢師對慈母至純至真的一片孝心,卻足以令我感動至之!

在他被紅衛兵勒令下山還俗時候,扒開了傳戒師的墓塔,可是墓穴空空,隻好作罷。賢師在墓穴底下的石闆下面,找到了師父的骨灰,方知傳戒師是得道高僧,早知有此一劫,方將骨灰藏匿石闆下面。任憑紅衛兵如何逼問師父骨灰去向,他儘管歷盡磨難,始終守口如瓶,師父的骨灰才得以保存。至到一九九一年,海賢老和尚又親率弟子們為師父在桐柏山桃花洞旁邊,重新修塔安葬!

在長達幾年的時間裡,沒有香火供養,幾乎是海賢一個人辛勤勞作,供養五個年老體弱的老和尚,直到他們一個個往生……

無論是在寺院還是在佛堂,每年的清明節或十月一日,他都要叨念著:「我得趕緊回去,十月初一馬上到了,我得再回老家上墳祭祖,還要到桐柏山寺院再去祭拜我的師父!」

海賢是孝親尊師的典範,在他所示現的百年修持生涯中,讓世人清楚地看到並認識到佛教是圓滿的因果教育,是和現世人們生活中的倫理、道德緊密結合的,絕非是可望不可及的空中樓閣或世外桃源。

豫ICP备14023605号

网站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2014-2022 版权所有来佛寺 本站由社旗县佛教协会监督